正德十四年(1519),严嵩接了个差事,到江西临江府传旨,这差事真是倒霉到家了,因为他刚到江西就撞上了宁王叛乱,这下严嵩同志彻底灰心了,他索性直接回了江西老家分宜,又隐居了。
直至正德十六年三月(1521),玩了一辈子的正德皇帝,在连续好几天不停歇的“奥利给”之后,驾崩在了他的安乐窝“豹房”里,年仅三十一岁,这个事情给我的启发就是年轻人还是要节制,给严嵩的启发是他的老师首辅杨廷和,要掌权了。因为正德皇帝没儿子,驾崩之前也没指认继承人,在北京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。
于是他马不停蹄的进京,拜会杨廷和,但是人家没怎么理首辅正忙着商量继位人呢。于是他又去吏部报到,吏部把这个上下不讨喜的人,安排到了南京翰林院。南京在当时是陪都,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,该有的班子他一样不少,但问题是南京这些衙门是用来备用的,没啥实权,更没啥事,发配到这里养老还行,升官发财你是别指望了。
而且要说南京这几个衙门里面谁最惨的话,那必须是翰林院了,南京的户部和兵部还有点权力,南京的翰林院离开了皇帝那真的是一点用处都没有,严嵩同志当时就是在南京翰林院当了个侍讲。
拿到这张调令的严嵩同志,估计是黯然神伤,他已经四十一岁了,不惑之年自己却还是四处漂泊、仕途失意,和他同榜的进士是升官的升官,进步的进步,而自己折腾了十几年,现在却要去南京翰林院这个“狗也嫌”的单位去当个小侍讲,如此了却此生当真是我所愿吗,所有的抱负和胸襟难道就这样放下了?
不….一定不。终于,天无绝人之路,严嵩在南京翰林院的这段时间,认识了一个当时也极为失意的老乡兼同事,不久之后这个人将携手另一个人杀回北京,权倾朝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