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雀鱼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如下
1.
孔雀鱼系统维持方法: 系统维持有2个目的: 1.爱好家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系统灭绝和为了追求自己的“孔雀鱼的美”。 2.将孔雀鱼的魅力与文化流传给后世的爱好家。 现在台湾小卖店店头里,可以看到许多日系孔雀鱼的F1,或从渔场量产的孔雀鱼中选出的个体,但是非常少看到能符合“系统维持”条件的个体。台湾从日本及欧洲等地,进口为数繁多的孔雀鱼已经数年,笔者认为台湾的孔雀鱼爱好家,应该有能力把自己完成“系统维持”的孔雀鱼摆在小卖店的店头,与国外进口的孔雀鱼一较长短的时刻了。 做系统维持时,首先必须理解维持品种的“基本表现形”与“遗传基因型”。
2.
系统维持时必须注意的事项: 1.理解该品种的基本形。 2.理解该品种的遗传基因型。 3.要作出理想(目的)的表现形,必须在生后1个月内分公母。 4.确保处女母鱼作为交配之用。 目前台湾孔雀鱼爱好家对各鱼龄的体格标准似乎有误解,除了东南亚孔雀鱼之外,在台湾尚未从国外引进孔雀鱼前,似乎都是以消耗观赏型的量产孔雀鱼为主。这些渔场的孔雀鱼从需要目的与经济面来看,在饲养的过程几乎很少筛选公母。渔场冬天的水温降到20℃左右时,对孔雀鱼的成长也有很不好的影响。 在饲养日本国产孔雀鱼时,日本的繁殖者几乎1个月内就分公母,至2个半月到3个月后才开始交配,所以造成台湾渔场4个月的孔雀鱼个体,还比不上日本国产孔雀鱼2个月-2个半月的尺寸的原因之一。 笔者记得刚开始出口孔雀鱼到台湾时,实际上只有2个半月-3个月的个体,还被认为是5个月-6个月的鱼,因此常常接到抱怨,虽然成长快速的个体不见得就是优良个体,但是要提升台湾版“国产孔雀鱼”的形质时,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分公母,以控制“性荷尔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