鳄鱼在中国古代被称作:土龙、鼍。
其中,鼍 读作 tuó,指一种爬行动物,吻短,体长二米多,背部、尾部均有鳞甲。穴居江河岸边,皮可以蒙鼓。亦称“扬子鳄”、“鼍龙”、“猪婆龙”、土龙。
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有关鼍的记载。
春秋时代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的《大雅·灵台》中,也有“鼍鼓蓬蓬”的诗句。意思是说,鼍叫起来像敲鼓一样发出“砰、砰”的声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