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任何语言学习均涉及到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,语音系统、词汇语法系统、语义系统。从零基础学习孟加拉语,意味着以上三个部分从入门学习起就要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,否则,学下去的孟加拉语就是“四不像”孟加拉语。任何一个系统的基础都要牢固,才能有日后的长进和提高。
2、零基础学习孟加拉语的一个外部必备条件是有一个指导老师。这个老师向你传授的,应该不仅仅是孟加拉语的元音与辅音、那些五光十色的词汇、各种奇葩的句法体系,还应尽可能向你呈现真实、完整、地道的孟加拉语到底是什么样子。我认为比起外籍孟加拉语教师,本国的教师在“关注语言形式和语法特征”这方面的教学更容易为中国学生所接受。
3、学孟加拉语的中国人应当尽量把自己从汉语思维里今早解放出来。孟加拉语与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系,但它是一种比英语更典型的屈折语,比如说,它的名词有格、数有丰富变化,动词随着人称、时态、语态等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变形。而汉语是一种孤立语,缺乏词形变化,没有词尾语素,讲求严格的词序(孟加拉语在词序方面没有这么严格)等等。初学孟加拉语的人容易对各种词形变化犯怵,他们需要去理解、领略屈折语在这方面的严谨之美。我曾打过一个比喻,屈折语是戴着沉重脚铃的印度舞。就如同你一开始学习南印度的婆罗多舞,它的节奏韵律、动作规范乃至手指的姿态都有很具体的范式,这些也许会令你有些畏难,初学阶段枯燥严谨,没有任何可以任你自由发挥舞蹈天分的空间。后期一旦你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动作和规范,就可以融入自己的创造性和风格了。
4、语音系统的掌握也许是初学孟加拉语的人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。它的10个元音字母发音尚且相对容易把握,那40个辅音字母的发音才是重中之重。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,清辅音和浊辅音这两个发音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太容易区分,中国南方人(如上海、浙江、福建)在区分清浊辅音方面更有优势些。顶音(翘舌音)是一大难点,需要多加练习。此外就是舌颤音,汉语里没有舌颤音,这个还是蛮有些挑战的。
5、只要是真心热爱一门语言和它的文化,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,能够经常看到语言学习的美好蓝图激励自己不断前进,我觉得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零基础学习,学到near-native的水平。孟加拉语也不例外。